相关资讯
精酿啤酒——撬动消费理念转变的支点
时间:2017/6/9  作者:本协会  浏览次数:1410
 
中国啤酒工业经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自2013年达到顶峰后,已连续3年下滑,虽然从2016年8月开始回升,但仍处于调整中,今年一季度,啤酒产量973,6万升,下降0.9%,进出口分别增长率16%和7.9%。同时高端啤酒在啤酒行业中异军突起,增长迅猛,尤其是精酿啤酒正以40%速度实现逆势增长,成为中国啤酒业乃至投资界、餐饮界、宾馆饭店和酒吧业等追逐的热点。从今年6月29至7月1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组委会了解,精酿啤酒刚刚起步,竞争还不激烈,销量尚不足啤酒总销量的1%,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也颠覆了过去啤酒消费的豪饮文化,精酿啤酒成为了有故事的啤酒,成为撬动消费理念转变的支点,个性化、高端化的啤酒消费将迅速蔓延。
 
啤酒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起始于工业化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与其他酒种一样,伴随着时代发展,打下岁月的烙印,记录和传承了文化和历史,演绎着社会变迁和发展,文化属性与生俱来。但进入到近代啤酒工业化时期,通过规模化生产、严格的品质控制、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手段,啤酒工业集中度急骤上升,成为酒类产品中实现工业生产的代表性品种。通过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一方面实现了啤酒的普及型消费,满足了啤酒全球市场的渗透和占领;另一方面,啤酒文化和个性化需求也逐步泯灭在大工厂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中。
中国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啤酒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主要啤酒集团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攻城略地的商战大片。通过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和大型啤酒集团成功的市场营销,啤酒作为外来酒种,成功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饮酒习惯,认同了啤酒作为佐餐和休闲用酒精饮料的主流品种地位。中国啤酒市场的成熟度,远超其他东南亚国家。
 
啤酒工业进入新常态,亟待转型发展
目前,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6公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啤酒消费地区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东部发达省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远高于西部地区。宏观上,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啤酒总产量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目前已进入发展的平台期,发展方式面临调整。特别是近五年,中国啤酒工业呈现出整体增速下降,高端啤酒、进口啤酒销量上升的特点,高端啤酒年均增长160%,以4%的市场销售量贡献了18%的利润。其中,从美国市场兴起,近年来风靡国内的精酿啤酒,为中国沉闷的啤酒市场吹来一阵清新空气,成为啤酒行业发展的亮点。消费量不足整体市场的1%的中国精酿啤酒,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态势。精酿啤酒以更多的个性化、文化等元素为中国啤酒消费理念,乃至相关的酒类、餐饮、宾馆及休闲方式带来变革的支撑点。
 
精酿啤酒是有故事的啤酒
目前中国精酿啤酒还处在萌芽和野蛮生长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参与者的规模和消费基础已具备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条件。90年代后的消费群体个性化体验取向,中国社会多年发展积累的物质条件、追求休闲和放松的交流需求都对精酿啤酒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如何判断中国精酿啤酒未来走向和规模还需留待时间的证明。不管将来精酿啤酒的发展态势,现阶段,其热度和产品特点已经引起了投资界、餐饮界、宾馆饭店和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在2016年“中国国际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配套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餐饮从业者、高星级宾馆的管理层参观,充分反映了精酿啤酒行业关注程度。
精酿啤酒是区别于工业化生产的高端酒精饮品,其生产模式、个性化元素和营销体系使得其内涵和外延超出了啤酒固有的特点。相关企业和组织通过对精酿啤酒个性化特点的营销和宣传,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品牌等内容,可以使其发展成为营销利器、品牌树立和维系纽带、客户吸引工具和百年老店的传承特色。所以,我们说,精酿啤酒是有故事的啤酒,这个故事不是你要听的,而是你要讲给你的顾客听的。6月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组委会的相关人员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某饭店吃饭,绝不会因为要到那里喝某个工业化品牌的啤酒,因为我们知道饭店肯定有各种工业化生产的啤酒,尽管是不同的品牌,但差别不大,选个价格和口感自己感觉还可以的就行了。但我们会跑很远的路,排队到某个老字号去吃自己心仪的食品,也许是为了品尝地方美味,领略一段故事;也许是回忆儿时的记忆,青春的往事,这就是文化内涵赋予商家的价值,而精酿啤酒就可以成为这段故事和文化的很好载体。”
 
机会!可以从精酿啤酒开始
国内精酿啤酒在中国啤酒2000亿左右市场中的份额微乎其微,但发展迅猛,市场份额有望很快达到3%。虽然受到人才、法律规范、食品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困挠,但精酿啤酒不仅是撬动消费理念转变的支点,也是资本投资追逐的热点,更为酒店业、餐饮业、休闲业等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餐饮、酒店等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精酿啤酒的萌芽和发展离不开啤酒工业在中国多年发展和累计所提供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啤酒装备行业在设备产量和性能上满足。作为长期服务于啤酒行业、与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合作成功举办数届啤酒展(CBB)的北京中轻合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推动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顺应精酿啤酒发展特点,适时地在今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 为啤酒业、餐饮业、酒店业、休闲业等提供一个全新交流、采购、商贸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洞察精酿啤酒的发展趋势及市场最新动态, 可以了解到先进的精酿啤酒的生产工艺、技术,可以采购到国内外高性价比的精酿啤酒生产制造设备,可以体验到精酿啤酒的魅力,可以成为步入精酿啤酒业的起点,更可以与设备、原料、技术、工程供应商及精酿啤酒酿造商全方位的切磋……
 
相关链接:“第二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CICB2017)”暨“第四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节”
时间: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
地点: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展览会规模宏大,精英荟萃
总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聚集了200余家国内外优秀参展企业,展品范围涵盖了精酿啤酒全产业链,原辅材料及设备企业乐惠、山东中德、哈尔滨汉德、意大利SIMATEC S.R.L. 、山东精鹰、宁波中啤、威海远航、青岛德隆、山东申东、北京维佳创、法国BREWLINE 、安益达、欧麦、塔罗斯、和乔、合肥中辰、重庆轻机、南京硕华、南京迦南、翔盛金属等。国内外精酿酒商有南京高大师、牛啤堂、莱宝精酿、京A、大跃、丰收、香格里拉精酿、18号酒馆、大越、云酿、汤山、库姆巴赫等。
中国国际精酿啤酒展览会上将展出精酿啤酒设备、原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等产品,还将收录来自世界各地上千款精品啤酒。包括一些特殊的辣椒啤酒、榴莲啤酒、滇红茶啤酒等。
业内高度关注,参观热情高涨
CICB 2017引起了中国啤酒企业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伴随展期临近,各大啤酒集团、精酿啤酒制造商、精酿啤酒经销商等纷纷表示参观;大量精酿啤酒爱好者、发烧友也蓄势以待疯狂聚会;酒吧、休闲场所、连锁酒店、餐饮、商超、资本投资商等人士也表示将会前来参观;音乐爱好者、户外爱好者也将齐聚展会。同时展览会得到了中国饭店业采购供应协会、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上海市饭店协会、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南京餐饮商会、山东省烹饪协会、及各地的餐饮业、饭店业、精酿啤酒商会等数十家相关行业协会及组织的大力支持,并纷纷表示组织相关企业参与展会活动。
已经报名的观众有百威英博,华润雪花、燕京、青岛、嘉士伯,珠江啤酒、重庆啤酒、喜力啤酒、朝日啤酒、西藏青稞啤酒、酿酒狗、拳击猫、熊猫、悠航、啤酒博士、TheBrew、喜达屋、首旅集团、绿地集团、开元集团、海航酒店、金陵酒店集团、桔子酒店、万达集团、华住酒店、新天地餐饮、金波精釀啤酒、小肥羊餐饮、麻辣诱惑、澳门豆捞控股、陶然居饮食、顺峰饮食、广州酒家、7-11 超市、世纪联华、家乐福、京东等等。
配套举办啤酒节和论坛
第四届中国国际精酿啤酒节是与国内乃至全球精酿商的近距离接触的最佳机会。主办单位成功举办了数届的精酿啤酒节,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精酿啤酒活动之一。本届精酿啤酒节更将突破往届的规模,将有逾200家国内外优秀的精酿啤酒厂商齐聚南京,将有全国80%以上的主要精酿商及国外部分国际知名精酿商与设备供应商及原辅料供应商进行互动,了解行业信息,预估行业发展趋势,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精酿啤酒的华筵。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17中国国际精酿啤酒高峰论坛,论坛将面对更专业的行业受众,继续宣扬精酿啤酒的多元化和工艺性,
栏目分类
业界新闻
市场动态
协会工作
热点关注
相关资讯
点击排行 >>更多  
· 众美联打造中国首个餐饮饭店业产业战…
· 韩国传统酱料创新大赛闪亮FHC展会
· 被称为沪上“最好吃的光面”,老半斋…
· 市商联会召开2012上海商业年度表…
· 成都餐饮境外开店最高补贴30万
· 市商务委召开“上海市单用途商业预付…
· 第三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引发澳门客房…
· 2012美国阿拉斯加海产品厨艺比赛…
· 2012年上半年我国餐饮行业形势分析
· 国内餐饮业亟待转型发展
· 世界厨师联合会在沪举办裁判培训班
· 中央厨房设计与运营管理研修班在上海…
· 合肥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提出创建文明…
· 王岐山副总理强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 今后餐馆和消费者可自行检测“地沟油…
主办: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59号710室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12096    传真:021-63232732    Email:srca88@163.com
技术支持:021-6321209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2458号
浏览次数:7996343   版权所有: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    沪ICP备20210061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