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本市餐饮市场综述
发布日期:2008-09-05
来源:本协会
今年上半年,本市餐饮业呈现“一高两低两保持”。“一高”是餐饮营业额增速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两保持”是上海保持了全国中心城市餐饮消费规模第一,保持了1998年以来上海餐饮消费两位数增长势头。“两低”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餐饮营业额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
据市经委统计,本市餐饮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1.97亿元,同比增长19.7%。本市餐饮业营收持续增长,标志着上海市民的家庭餐饮社会化和外出就餐经常化的进程加快,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休闲餐饮成市民首选
按照上海2007年常住人口1858万人计算,上半年全市人均餐饮营业额达到1200元。其中,有8个区人均餐饮营业额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静安、卢湾、黄浦、长宁、奉贤、金山、徐汇、松江区分别以实现人均餐饮营业额5700元、4800元、2800元、2700元、2400元、2200元、1800元、1400元领先全市。
调查显示,休闲餐饮业因为适应中青年群体消费特点、餐饮网点和供应品种丰富、营业时间长,已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首选消费项目。
另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上半年本市25家连锁餐饮企业近800个网点共实现营业额34.49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休闲餐饮、快餐、正餐营业额分别实现5.63亿元、6.70亿元、22.16亿元,休闲餐饮、快餐增速分别超过正餐15.9%和9.5%。
在外用餐食品价格上涨
从调查来看,由于农副产品、原材料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的提高,上半年本市餐饮原材料成本价格上升了10%以上,迫使企业全面上调餐饮消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餐饮消费扩大。
上半年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在外用餐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3%,其中,6月份涨幅创新高,达到16.7%,涨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家庭在外饮食人均消费支出1045元,同比增长1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2.4%。
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加大
另据了解,通胀压力带来了经营困难。农副产品、原材料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的提高,带动了餐饮原材料成本价格上升10%以上,迫使企业全面上调餐饮消费价格,由此产生“三个难题”:一是中小餐饮企业面临抉择难题,特别是地处老居民区的老企业,面对老客户流失和不规范餐饮摊点的夹击,企业难以合理运用价格杠杆经营,如白玉兰饮食公司在曹杨新村的企业,今年冷面价格就难以提高。二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面临经营滑坡难题,上半年出现了有的大型餐饮企业连续数月经营负增长的少有现象,影响了上海餐饮业的经营规模和增长速度。三是价格上涨制约居民餐饮消费扩大。
面对经营成本大幅增加,餐饮企业只能以提高消费价格或调整菜肴出品来稳定毛利率,这样又影响了企业信誉,丧失了一部份客源,部分经营者已经盘算如何转行,形势相对不容乐观。
满月喜宴等消费将增加
市经委分析认为,下半年在本市经济运行平稳、中外节假日消费增加、居民婚宴和集团消费集中、奥运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沪、餐饮价格保持增长等因素推动下,预计全市下半年将实现餐饮营业额34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奥运宝宝”对餐饮增长的拉动当尤为显著。
调查显示,因5月份四川大地震,不少市民推迟婚期,9—10月份将涌现婚庆高潮。此外,申城“奥运宝宝”预计将出生17.5万人,人数较去年8月增长5%,满月喜宴等消费将明显增加,旅游消费高峰也将在国庆前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