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2025年春节假期前4天(1月28日至31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较2024年十一黄金周的4.6%提升,但不及2024年五一假期的6.8%。其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1%。
另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数据,今年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至2月3日),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465亿元。相关报道显示,上海不少餐饮门店客流量不断,各大商圈人头攒动,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据协会统计,会员单位45家公司的餐饮品牌(涉及2061家供应网点)在节日期间(大年夜至初七)实现4.88亿餐饮销售收入,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正餐业态32家公司276家门店,实现收入2.41亿,同期略有下降;小吃业态7家公司,543家供应网点,实现收入0.62亿;西式快餐业态2家,1030家供应网点,实现收入0.882亿;火锅烧烤4家公司,网点212家,实现收入0.62亿。
综合媒体报道和餐饮企业的信息反馈,今年春节上海餐饮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有:
一、年夜饭依旧是“一厢难求”
2025年的年夜饭预订情况延续往年火爆态势,不少餐厅“一厢难求”,消费热度还“溢出”到了“年中饭”和前一天的“小年夜饭”,折射出消费信心增强和春节餐饮消费活力。
例如,杏花楼集团所属正餐店除夕当天中午和晚上已经全部订满,无论是包间还是大堂。很多没能订到年夜饭的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年中饭”,再晚一步的消费者则订到了前一天晚上。此外,从大年初一到初六,餐厅包房也早已预定一空。新雅粤菜馆除夕夜包房+大厅一共有91桌年夜饭,预订得满满当当。除夕中午的餐位也预订了9成以上,剩下的少量餐位留给当天的散客。还有没抢到年夜饭订餐的消费者选择提前一天吃团圆饭,小年夜晚上也订出了七八成。
二、外来游客消费占比提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四天(除夕至初三),上海共接待游客943.5万人次,同比增长7.61%,其中不少游客选择在上海品尝美食,增加了沪上餐饮市场的人气。
此外,“免签”扩容带动入境游升温,大量外籍消费者的到访也为上海餐饮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有的餐饮门店接待外籍游客占比达15%,还有门店日均接待外籍游客桌数超过十几桌。
“从除夕到初三的数据来看,我们人广海底捞店平均每天接待人次大约为1300至1500人次,主要是外地来沪旅游游客和外籍游客。和平日相比,门店除夕、初一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海底捞人民广场店店长胡小征表示。在新雅粤菜馆,不少春节期间的大桌也是外地游客预订的。
多元化业态的深度融合也促使商圈在新春期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特别是商业、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消费模式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政府支持提振消费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消费券的发放、物业方的扶持等都是提振消费的举措。
节前,市商务委高度重视年夜饭供应,指导行业协会组织有信誉、有优惠措施、有中央厨房加工能力的20家餐饮品牌企业推出年夜饭“名店名品”,为市民提供半成品年夜饭套餐或特色菜点,营造浓厚的蛇年春节氛围。参与门店多样,既有沪上知名酒店餐饮也有老字号企业,又有连锁餐饮品牌,还有扎根本土社区餐厅。供应品类丰富,提供各类单品、半成品、成品套餐70余套,既有本帮菜、粤菜等各大菜系,也有特色糕点、砂锅、盆菜等菜点。供应价格优惠,提供8折—8.5折的优惠价,推出不同价位套餐、单品,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购买渠道便利。除传统线下门店,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市民购买可选择到店自提、预约送上门等方式,便利到家。
四、线上业务火爆
今年春节期间的餐饮消费线上业务尤为火爆。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商圈客流总量同比增长17%,商圈内餐饮堂食到店消费同比增长18.7%;平台上“年夜饭预订”“年夜饭餐厅推荐”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256%,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上海、北京、杭州、西安、苏州用户搜索年夜饭餐厅的热度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一些上榜了“黑珍珠”“必吃榜”的特色餐厅,成为市民游客的最爱。
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3日,平台吃喝游玩团购订单量接近去年的1.5倍,直播内容带动团购订单量增长超70%。其中,地方菜的抖音团购订单量增长了69%。
超百万餐饮商户在美团报名“春节不打烊”活动,年夜饭线上预订、外带配送、吃住玩一站式等服务新模式涌现,进一步激发春节餐饮消费市场活力。
五、商圈聚集效应明显
春节期间,上海各大商圈推出新春市集、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消费场景强联动,带动了商圈内餐饮消费的火热。
相较之下,非热门商圈的餐饮门店营收情况并不乐观。其中,主打聚餐和聚会的单店形式餐饮单位,如红子鸡、白金汉爵等,营收基本跟往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充分体现出节日期间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是主流消费,在没有额外因素影响下,营收水平已趋于稳定。而连锁型餐饮店,包括小吃、西式快餐,春节期间的营收情况却乏善可陈,热门商圈及外来旅游的“红利”并不能给全域整体带来增收。
此外,甲流盛行、假期拉长、返乡及外出旅游集中等因素,也对沪上餐饮市场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