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双十一”促销前移、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短期因素影响。其中,全国餐饮收入5802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比;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月上升2.8个百分比。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其中,全国餐饮收入50169亿元,同比增长5.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902亿元,同比增长3.1%。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40308亿元,同比增长7.4%。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增长16.2%。
另据上海市统计局消息,11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9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9.35亿元,下降2.5%,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且呈现逐月收窄的趋势。1-11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9.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04.01亿元,下降5.3%。
国家统计局贸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仍待增强。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扎实推动促消费系列政策落实落细,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九大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到,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相较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扩大内需的表述从“着力扩大”变为“全方位扩大”,证明了经济发展在向内需大转向。不出意外,刺激消费将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有分析指出,明年随着扩内需、稳投资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餐饮消费应该会有所复苏,餐饮上下游的消费将有所好转。同时,消费者对高品质餐饮消费的渴望和需求也会增强,因此,明年餐饮行业的竞争依然会比较激烈。
业内人士指出,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餐饮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紧紧围绕着品质、服务、环境和性价比。不管老牌餐饮还是网红餐饮,不论中餐或是西餐、火锅还是正餐。做好顾客体验以保证品牌力,才是稳定营收的不二法则。
餐饮企业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