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一度的青团销售,从正月十六开始到清明前夕形成高峰,小青团有大市场。尤其是老字号品牌:从南京东路的沈大成、新雅粤菜馆,再到南京西路的王家沙、绿杨村;从淮海路的光明村到云南南路的上海五芳斋,再到城隍庙附近的大富贵…… 排队买青团——人流如织!一道道销售风景线…… 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热点。依据本协会抽样12家销售青团的知名品牌店,截止清明节,销售青团突破2000万只,营业收入为4473.73 万元,以同比去年增长9.65%再显亮点。
简析今年青团市场,有如下特点:
一、市民青睐老牌子。协会抽样的12家知名品牌企业,青团销售在百万只以上的是沈大成、杏花楼、王家沙、功德林、新雅粤菜馆五家上海老店,销售青团数量和营业收入分别占据12家企业的九成以上和近九成。其中沈大成以销售600万只青团,增幅同比基本持平名列榜首。其他销售额近千万元的是杏花楼和王家沙。新雅粤菜馆的青团销售势头也旺过去年,以收入同比增长16.9%的效益,成为五家中增长率最高的青团品牌。
二、青团安检皆合格。本市餐饮企业销售青团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确保“青色”的源头生态和内馅的配方绿色。今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本市青团的57件样品进行了监督抽检,样品涉及“杏花楼”、“乔家栅”、“大富贵”、“功德林”、“沈大成”等35家知名企业,检测结果:有50件样品合格,合格率为87.72%。7件不合格样品的生产企业都不是餐饮企业,不合格的原因皆为违法添加防腐剂(山梨酸和脱氢乙酸)和菌落总数超标。
三、产品创新赢市场。比如,王家沙的青团销售,今年以营收增长11.76%和单只青团3.8元的最高平均价格展示市场亮点,而12家企业的单只青团平均价(含批发)为2.14元。王家沙艾叶青团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手工包制,采用宁波野生艾草,保持纯天然风味,今年的艾叶青团推陈出新,艾草嫩叶直接成为馅的组成部分,融入豆沙,更添清香。市民慕名前来,形成百米排队风景线。同时青团多品种也是王家沙的创新特色,有艾汁细沙、荠菜肉馅、马兰头、蛋黄细沙等,都十分畅销。又如,绿杨村销售青团的量不大,但品种创新,推出艾草汁玫瑰豆沙、艾草汁菜肉等青团,销售量和销售额均翻了一番以上。
四、有卖点却均价低。统计数据表明:青团虽有卖点,生意却不好做。今年12家品牌企业的青团平均价为2.14元。而对连锁品牌企业来说,比如杏花楼,量虽做大了,平均单价却只在1.90元左右。同时,青团进了超市,扣除销售环节费用,企业获利甚微。然而,市民需求和政府要求,就是企业的市场追求。青团作为清明节期间的习俗食品,首要确保百姓开心和政府安心,做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气和名气,当然也值了。比如,新亚大包,今年虽因调整使门店减少17家,但青团销售仍与去年基本持平,如同店同比则增长了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