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馒头如何做“大”
发布日期:2007-10-11
来源:本协会
在肯德基、麦当劳、匹萨饼风靡上海的情况下,排长队买巴比馒头也成了上海的街头一景。巴比馒头是如何登陆上海的呢?
●创业
1999年,23岁的刘会平在长宁区遵义路上开出了他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取名为“刘师傅包子铺”,但并未赢利。
2001年,他在黄浦区河南路上开了家店,由于选址得当,馅料符合上海本地人的口味且价格适中,旗开得胜,开始真正赢利了。后来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改进馅料配方,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口味的“刘氏馅料”。
2003年9月,刘会平把“刘师傅包子铺”改名为“巴比馒头店”。当记者问及他为何突然有此创意,取了个颇有“洋味”的店名时,他笑笑说,慢慢的来购买的人群中“白领”越来越多了,他们觉得虽然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保障,味美价廉,但还有美中不足。原来的名字有点土,不上档次,于是就给小馒头取了个洋名。 ●成功
在两年内,刘会平先后开了9家分店,其中4家自营,4家加盟,1家合营。
2003年10月,刘会平成立了餐饮公司,2004年4月,又在闵行建了个1000多平米的馅料加工厂。作为原料配送中心,每天都有专门的配送车往来于各个分店。
刘会平表示,为尽快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公司实力,他近期准备应邀到日本考察市场。去年曾有日本投资商来上海吃过巴比馒头后,对味道赞赏有加,诚心邀请他到海外投资。
刘会平经过一年的积累后,感觉目前条件比较成熟。他要亲自去日本考察一下市场情况,如果合作成功,中国的小馒头可以更迅速地成为国际品牌。如果日本之行合作成功的话,他还要考虑进军欧美市场。
刘会平称,在时机成熟时,欢迎国际上有实力的餐饮公司入股,希望将来这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点心能走向世界,创出国际品牌。
1999年,23岁的刘会平在长宁区遵义路上开出了他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取名为“刘师傅包子铺”,但并未赢利。
2001年,他在黄浦区河南路上开了家店,由于选址得当,馅料符合上海本地人的口味且价格适中,旗开得胜,开始真正赢利了。后来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改进馅料配方,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口味的“刘氏馅料”。
2003年9月,刘会平把“刘师傅包子铺”改名为“巴比馒头店”。当记者问及他为何突然有此创意,取了个颇有“洋味”的店名时,他笑笑说,慢慢的来购买的人群中“白领”越来越多了,他们觉得虽然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保障,味美价廉,但还有美中不足。原来的名字有点土,不上档次,于是就给小馒头取了个洋名。 ●成功
在两年内,刘会平先后开了9家分店,其中4家自营,4家加盟,1家合营。
2003年10月,刘会平成立了餐饮公司,2004年4月,又在闵行建了个1000多平米的馅料加工厂。作为原料配送中心,每天都有专门的配送车往来于各个分店。
刘会平表示,为尽快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公司实力,他近期准备应邀到日本考察市场。去年曾有日本投资商来上海吃过巴比馒头后,对味道赞赏有加,诚心邀请他到海外投资。
刘会平经过一年的积累后,感觉目前条件比较成熟。他要亲自去日本考察一下市场情况,如果合作成功,中国的小馒头可以更迅速地成为国际品牌。如果日本之行合作成功的话,他还要考虑进军欧美市场。
刘会平称,在时机成熟时,欢迎国际上有实力的餐饮公司入股,希望将来这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点心能走向世界,创出国际品牌。